黛西札记/书写之美\李 梦

新闻探索 2025-09-15 03:16:39 816

  图:观者欣赏“书写的黛力量”群展中林天行的巨幅书法作品《宅兹中国》。\作者摄

  由香港美协主席林天行先生担任策展人的西札写“书写的力量”群展,上周五至本周四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展出。记书九衢三市网笔者到访时,美李梦正是黛炎炎午后,室外潮热难耐,西札写甫入展场,记书流连书画作品间,美李梦未几已觉周身爽凉,黛足见艺术的西札写九衢三市网力量,熨帖、记书慰借,美李梦让人心安。黛

  今次展览是西札写香港第二届“中华文化节”重点活动之一,汇集六十位来自不同职业和学术文化背景的记书名人专家,展出其以“书写”为主题的作品,既有书法、油画和水墨画作,也有数码录影和装置作品,丰富多元。展览尤具特色之处,在于并未固限“书写”的载体和用具。参展艺术家可以用笔墨、水彩甚至灯光,写在纸面、画布、街道招牌或瓷器上,呈示不同情景与样态的书写如何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里,并模塑香港这座中西交融城市的独特景观。

  参展艺术家背景各异,既有多年从事传统书画艺术的名家,也有艺文评论家、诗人、医生和企业家等。借用策展人林天行的话,他们虽来自不同领域,却“均是通过书写而得到快乐、得到力量”。从笔画到线条,从雕塑到数码,书写的方法与形态固然随时代更迭流转,但其间的精神与审美,跨越山海,穿行时日,依旧栩栩如新。

  古人云:以文载道,以书明道。“书写”本身及其展陈的成果,向来为君子喜。古人的学识修养、情思心意,皆在笔端,在纸面流淌,并绵延至今。今时今日,我们在互联网语境下谈论“书写”,情景和语义皆更扩拓多变。今次展览中,当耄耋之龄的著名学者金耀基先生的书法作品,与一众“八○后”和“九○后”青年艺术创作者的多媒体作品并置于同一空间,其间生出的张力颇耐人琢磨。今时今日我们谈论的书写,早已跳脱纸与笔的惯常语境,而更包容、更具创意,且富有生命力,与我们生活的城市、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时代景况愈加契合。

  在笔者看来,是次“书写的力量”群展,其魅力在于“以小见大”,从一滴墨、一笔画的细处,放大开来,至无穷广的外延,看文字、语言和艺术的恒久魅力。在人人皆可AI的当下和未来,“书写”的精神内里,其对于人类情感的抒发和慰借,对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和交流,尤其值得我们深研与细味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shiyan.sehxk.com/html/189e1579965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“打通”吗?

把情思化为接通古今的桥梁

传统戏剧怎样更有“戏”

这条呵护小学生的“禁令”有深意

广州天河首创用地“批登同步”,推动广棠片区土地开发加速

友情链接